半月談記者李勇 張桂林 周凱
地處三峽庫區和武陵山脈交會處的重慶市豐都縣,大山大水阻隔,使得這里一度封閉貧困。沖出窮山,路在何方?豐都審視自身區位稟賦,轉變發展思路,以建設大景區帶動大旅游,培育避暑經濟發展康養產業,推進農旅融合做強特色農業,讓“寂寞”山水長出豐盛產業。
豐都縣南天湖景區冬季景色
大景區唱響“四季歌”
盛夏時節,“火爐”重慶中心城區氣溫一度超過40℃,但約200公里外的豐都縣南天湖卻涼爽如秋。碧波蕩漾的高山湖泊、郁郁蔥蔥的天然草場和茂密森林讓人流連忘返。去年以來,這里單日接待游客最多超10萬人次。
六七年前,地處武陵山脈的南天湖片區還是一片“寂寞”山水,這里海拔1400米至2000米,植被茂盛、水系豐富、氣候涼爽,是重慶少有的“高山生態明珠”,但由于交通不便、配套缺失,這里乏人問津。
近年來,豐都著力改善交通設施、提升旅游配套,同時搶抓休閑度假“風口”,南天湖片區從“一次看景”拓展到“深度體驗”,打造避暑休閑、森林康養、冰雪運動三大主題功能區,建成西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高山滑雪場 ,唱響了“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滑雪”的旅游“四季歌”。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給豐都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必S都縣縣長唐守淵說,通過南天湖等大景區帶動,豐都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正加速轉化為旅游度假大產業。
小山村做熱“涼經濟”
盛夏的傍晚時分,太平壩鄉停滿了私家車,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街邊散步,不少人還跳起了廣場舞,很難想象這是豐都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
在該鄉星級鄉村酒店“安家院子”,村民安德超正忙著接待游客,她的26間客房全部住滿?!拔壹沂卟耸亲约悍N的,豬和雞都是自己喂的,食材好。包吃住一個游客一個月也就2000元左右,回頭客很多?!卑驳鲁f。
太平壩鄉黨委書記劉元偉說,當地全森林覆蓋率超過80%,常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近些年大力發展生態避暑經濟,全鄉各類農家樂、民宿達300多家,避暑經濟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得益于高山地區面積廣、生態好,豐都縣近幾年著力念好“山字經”、做熱“涼經濟”,充分挖掘山區氣候優勢,用好鄉村古宅、古樹、古文化等自然人文資源,推動高山休閑康養產業連片發展,讓偏遠地區吃上“生態飯”。
果菜肉融入“農旅鏈”
走進豐都縣仙女湖鎮盧家山村,上千畝桃樹覆蓋山坡,紅艷的蘋果桃將樹枝壓彎了腰。村民秦忠浦說:“春季20多天賞花期、夏季60天采摘期,這3個月就有五六萬元的利潤,平時再做點農活、外出務點工,一年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p>
仙女湖鎮鎮長王東說,蘋果桃是晚熟桃,上市期正好是度假區的旅游旺季,去年桃園產值達到近千萬元,帶動17戶貧困戶脫貧。
在大旅游、大康養產業帶動下,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豐都縣全年接待游客依然達到1620萬人次。大量游客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豐都縣抓住契機融合農旅產業鏈,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在武平鎮,過去村民主要種植土豆、紅薯、玉米“三大坨”。如今,1.3萬多畝的油茶成了這里的主打農產品。武平鎮鎮長李俊說,今年當地又引進企業對油茶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增加附加值。
目前,圍繞“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目標發展,豐都縣已形成了以牛、雞、豬為重點的畜禽養殖,和以榨菜、柑橘、花椒等特色農產品為主導的“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農業體系,同時加快食品加工和農旅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接二連三”。
“我們將堅持以‘生態+’的理念謀劃發展、‘+生態’的思路發展產業,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加快鄉村振興,通過生態經濟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唐守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