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日前組織專家制定了《冬小麥抗漬防凍保播種保越冬技術方案》,指導地方搶排積水、搶時播種、強化田管、培育壯苗,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 [詳細]
西沱鎮黨委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把“林下套種、以短養長”作為產業發展主攻方向,在經果林基地配套發展起辣椒等產業。
近年來,重慶市豐都縣武平鎮秉承“最美康養小鎮”發展定位,強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產業強鎮之路。
近年來,河嘴鄉黨委政府以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契機,引入石柱縣航元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在旗峰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中藥材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短短幾年,姚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段時間,共和村利用農閑時節,邀請烹飪學校老師為村民免費培訓烹飪技藝,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學到一技之長,更好地實現創業就業。
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化“上游意識”,勇擔“上游責任”,積極運用法治力量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近年來,重慶立足自身特點,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著力加強畜牧漁業的生態保護、保種選育、技術創新等工作,助畜牧漁業異軍突起。
《不做大自然的反派》公益廣告講述了一個尋找保護大自然的“英雄”的故事
近年來,雙石村積極調整產業發展結構,形成了光伏發電、水稻和生姜種植、淡水魚和肉兔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
近年來,梁平把油菜產業作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引導和鼓勵農民利用“冬閑田”大力發展油菜產業。
今年6月,涂市鎮通過招商引資探索引進“涪陵榨菜”這一產業,在該鎮桃魚村、涂家寨村流轉村民共500畝冬季閑置農田試點栽種榨菜。
本次展示活動將采取“中心城區+項目現場”“線下+線上”的方式開展,從15日啟動武隆區仙女山休閑度假康養項目宣傳活動,將持續到2022年6月30日。
活動現場,5位專家分別作了國土空間規劃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鄉村規劃引領鄉村地區高質量發展、農業產業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主題演講。
致公黨中央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幫助酉陽的發展,從產業發展、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等方面不斷發力,持續加大對產業、教育、等領域的幫扶力度
自然資源部從全國篩選出18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在大會上向全世界展示。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渝北區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兩個案例入選。
在這里,通過處理后的污水可實現達標排放,經過精心設計的污水處理站外觀如鄉村公園,與當地鄉村旅游業相得益彰。
多位專家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農作物部分病害面臨無藥可用或無特效藥可用,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旗峰村在發展“藥蔬套種”產業時,當地村民將土地流轉到專業合作社,不僅每年每畝有300元的土地入股分紅,而且還可在基地就近務工。
近年來,巴南區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穩中向優,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萬盛經開區交通局副局長黃麗雅介紹,接下來當地將進一步深入調研,結合群眾的出行需求以及全區產業發展情況,規劃建設一批農村公路。
在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中,沙坪壩區按照“關閉搬遷一批、整治規范一批、入園發展一批”的思路強力推進,共整治“散亂污”企業3887家。
本屆國際檸檬節以“‘檸’聚世界 筑‘檬’鄉村”為主題,并將于10月21日在潼南區柏梓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檸檬種苗繁育中心正式啟動。
東西部消費協作中心致力于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消費幫扶高水平集群平臺和東西部消費協作樞紐港、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工程。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經過案例推薦、專家初選、網絡評選、專家評審等程序,最終評審確定了重慶市首屆生態保護修復十大案例評。
近年來,由于保護得當,重慶豐都縣南天湖市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紅豆杉種群出現復蘇跡象,其數量和覆蓋面積逐年擴大。
活動將以創意設計為切入,協調市內多個專業、行業、企業及公共服務平臺陸續走進各區縣,進行人才培養等定向服務,補齊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短板。
藝術家們以何家巖村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村民需要的藝術作品正一件一件從創作方案變為現實,藝、文、農、旅融合走向深入。
從2020年起,重慶通過“政銀?!钡榷喾胶献鞣绞?,探索試點畜禽活體抵押貸款,為鄉村振興賦能。
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生態文明論壇上,渝北區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
為擴大崖柏種群規模,科研工作者還持續攻關,探索人工扦插繁育,將人工栽培的崖柏幼苗移栽野外。
巴南區將從“全方位、全周期、全區域、全產業”等方面加強規劃研究,促進“醫旅、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打造體現巴南特色的大健康產業品牌。
10月14日,作為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在重慶萬州舉行。
來自重慶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市共設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18個,分布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余種,分布有野生維管植物6000余種。
江津區有一家渝西片區最大的數字化封閉式生態養豬場,不賣生豬專賣種豬,年產種豬3000頭以上,其中母種豬PSY平均在25頭左右。
潘光華、潘小超父子返鄉創業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用雙手在石頭縫里刨出泥土,用汗水澆灌每一棵果樹,讓荒山變成了“花果山”。
“組團式”魯渝協作聊城支農專家在彭水共計35人次,他們通過現場調研、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引進產業等方式,增強農民致富能力。
金秋時節,重慶市奉節縣甲高鎮3.5萬畝油橄欖迎來豐收,采收加工工作全面啟動。
10月15日,“希望花田”——中國酉陽第二屆鄉村藝術季開幕式將在風景如畫的花田何家巖村千畝梯田里舉行。
重慶國家儲備林項目在擴大森林面積的同時,財政負擔不增加、村社百姓有收益、三產融合有前景等改革效益正日益呈現。
截至目前,全市3509家 “散亂污”企業已完成整改2881家,整體進度達82.1%。其中,萬州等20個區縣整改進度為100%,已提前1年完成整治任務。